目录
专家介绍
肖学俊2论坛
试论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学术担当曾茜;4-5
论新时期校园歌曲的定位与构建程龙;6-8
哈尼族儿歌研究张煜欣;9-11
中国古代音乐治疗思想探微张勇;11-13
论独弦琴演奏中装饰音的运用宁庆;14-15
云贵两地布依族的婚俗仪式音乐比较研究——以云南省罗平县浪歪村及贵州省紫云县黑石头村为例王芳;16-20
浅谈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潘诗雨;21-22
从姊妹箫的成就看布依族民间艺人的艺术创新谭亚敏;22-23民间音乐
重庆土家族民间歌舞初探包仿;24-25
桂北歌谣探析卢婷婷;26-28
关于哈尼族民间音乐的若干问题——应中央电视台青年导演吴字文先生之采访而写李元庆;29-33
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“骨牌九锣鼓乐”与“挖花歌”考查及研究陈乾英;34-35
玉溪民间音乐初探李毅;36-37
浅谈马游彝族葫芦笙音乐及其文化特征郭晓炜;38-41
歌声咏传民族意 曲韵承载文化情——以拉祜族民歌为例邓欢琴;42-44
云南河口瑶族民歌的生态传承雷嘉;45-47评论
陈勇经典声乐作品及创作特点浅析王林;48-50
对作品a小调回旋曲《石榴花开》的评析王建芳;51-52
浅谈峨山四弦弹唱文化保护与续承——访四弦弹唱文化传承人矣光明高玉燊;53-55
中西合璧 乐鼓传情——评青年打击乐演奏家赖钧霖与打击乐音诗《滇鼓·鼓戏》罗宇佳;赖钧霖;55-57
一带一路上中国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——首届中国传统暨民族民间歌唱方法研讨会述评王风莉;58-61民族之歌
这么美的中国张立国;林泉;62
故乡的稻花香陈艳;沈雪梅;62
百里杜鹃百里歌沙泽民;林海;63
云南有个普者黑管鹏;聂昆龙;63
人民的向往赵国伟;陈京升;64
亲亲我的新时代林红;任秀岭;64
麦穗穗张立国;应锡恩;65
山村一天一个样田国安;孔德学;65
香格里拉的月亮饶培辉;王正中;66
竹乡娃张冰;许德清;66
想念大理苏金鸿;张文;67
新时代少年之歌刘志毅;武庆森;67
在路上——文艺宣传队之歌夏关锐;刘自华;68
摇春光李晓军;施兆淮;68
绿色的夏天刘志毅;陈大同;68
澜沧江之波李娟;69-73词花
边疆走进新时代(外一首)席学江;74
西双版纳顾宝富;74
茶马古道马蹄窝(外一首)杨章文;74
歌声与梦想史兰田;75
相思桃花江(外一首)雷金息;75
梦圆香巴拉李官明;75
芳冢凄迷(外一首)罗学李;75-76
烟雨楠溪江王旭恒;76
欢乐的跳花节邓成彬;76
周庄夜韵芮彭年;76
布达拉宫放歌华船;76
春到乌苏里(外一首)赵国伟;76-77
边关岁月(外一首)李晓军;77
请到江南来沙泽民;77
父亲的扁担丁纯;77
儿行千里路廖建中;77-78
大草原马伟亚;78
水天堂刘丰萍;78
乡愁之上吴燕翔;78
母亲的小巷闫书芬;78
幸福拉萨(外一首)刘志毅;78-79
想家 想妈石作良;79
背影李严;79
梦里香樟杨英;79音乐教育
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对声乐课程改革的思考苏晓燕;80-81
彩云之南的歌声——云南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的调查与研究丁红芳;82-84
“微课”模式下高校基本乐科中师生关系变化的思考赵楠;85-86
“互联网+”带给传统钢琴教育的改变于珺;86-87
如何提高城市社区成人合唱的教学质量吴晓均;88-89
浅谈云南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可操作性策略马宝琳;90-93
“非遗”传承视野下我国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传承的思考——以贵州省镇远县城关三小为调查个案王建朝;胡爱华;94-96新人介绍
彝族青年歌唱演员 彭国果97
鸡公山晨雾段爱周;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