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专家介绍
孟凡玉2论坛
四川羌族多声部民歌研究黄明政;4-6
“一带一路”下解读的“求真禁变”潘倩;7-10
一个山寨乐舞展演的文化透视——以孟定芒坑寨傣族“嘎哚”为例李晴敏;11-12
衬词在小调体裁民歌中的应用于洁;13-14
歌剧《弄臣》中男性角色形象分析字然;15-16
新兴媒体对我国民族音乐跨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谢晓娣;16-18民间音乐
羌族民歌的美育功能对羌族多元文化的影响力研究杨梅;19-21
论白族调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李沙容;22-23
云南苗族芦笙的制作工艺研究——以文山、红河三地的乐器制作为个案杨琛;24-27
“搓梭人”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何程远;31-33
布朗族小三弦弹唱浅析戴子红;34-35
普洱民间小三弦简介李青;36-37
德钦地区弦子舞源流及艺术特征忠永卓玛;37-40评论
探析民歌《走西口》的创作渊源与演唱技巧易思维;41-42
看云南当代主流乐舞艺术的理性评论——评钱康宁新著《乐舞艺评》邱健;43-45
试析郭家义先生的五首乡情歌词罗连;江涛;46-48
激情踏歌来 唱游黔东南——第三届中国民歌合唱节述评王建朝;单晓杰;49-51民族之歌
阿里郎山冈金鸿为;刘永泉;52
侗乡情韵周廷发;罗南勋;52
爱在草原李晓军;林立中;53
和谐美杨秀坤;53
苗岭山寨苗歌多杨成春;刘乐权;54
山里的妹子喊太阳李严;胡克政;54
土家摔碗酒周廷发;陈大同;55
三月三里追春天刘志毅;蒙进平;55
廊桥恋歌田文蚊;王聚宝;56
净土朱普;吴疆伟;56
福在人间走仲崇兵;时一林;57
傣家葫芦丝孙国胜;蒙进平;57
悠悠茶马古道田文姣;王聚宝;58
不跟你走没道理穆智华;58
帕米尔的太阳李晓军;张艺鸣;59
山路李严;欧波;59
畲家男儿女儿夏雄;林泉;60
乡下张广;方翔;60
竹乡新模样李晓军;欧波;61
爱在青山绿水间徐安国;任秀岭;61
苗岭欢歌邓忠汉;缪烁;62-63
不负好时光李钢音;向耀莉;63
不负好时光李钢音;李仓华;63
幽谷琴声张庆;64-69词花
举世仰望东方红(外一首)—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郭家义;70
绿水青山皆红船(外一首)林杰荣;70
心有暖阳情芬芳赵正云;70-71
爱满行囊石作良;71
阿佤山上(外一首)苏金鸿;71
别和曾经约再见余莠;71
大美中国(外一首)吴岳华;71-72
德天大瀑布王旭恒;72
古格王国(外一首)李官明;72
乡土乡情邓成彬;72-73
画一个中国年丁忠华;73
回家的路上柳永建;73
金蚕之恋沙泽民;73
绝色扬州薛莹;73
美丽三月醉烟花杨月秋;73
写字 画画(外一首)张立国;74
梦在召唤(外一首)赵国伟;74
那时的月光云剑;74
甜甜的歌声张婷;74-75
我们的故事石启荣;75
我与兴安岭罗学李;75
雪花恋歌李严;75
水乡姑娘张春明;75
选择贾波;75
乌梁素海朱积聚;谢淑清;76
雪落青藏高原刘秦川;76
思念叶连军;76
梅花恋李景义;76
我的梦在山那边芮彭年;76-77
幺妹门前一坡茶赵先正;77
故乡泥土香陈珂;77
筑梦桃花盛开的地方包启凤;77
啄木郎马帮(外一首)魏荣;77音乐教育
略论二胡演奏的矩阵化教学模型万吉;78-79
略论高师声乐教学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法张华;80-82
培养农村中学生学习芦笙兴趣初探杨正能;83-84
云南本土音乐进课堂实践与教学改革研究邹莹;84-86
试论高等音乐教育中的“专”与“能”——以声乐主修为例贾佳;87-89
计算机技术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利与弊彭菊珍;90-92
李氏陶埙在德州学院的传承教学研究徐琦;93-94
浅谈中小学合唱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李福君;95-96新人介绍
优秀青年男中音 陈澄97
云之南段爱周;98